【3/10公關室報導】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接受深圳特區報記者採訪,暢談本校悠久校史、優良特色、近年發展及大學體育教學,以全版圖文並茂介紹本校。
深圳新聞網(www.sznews.com)是在深圳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由深圳報業集團組建的重點新聞門戶網站,是全市規模最大、影響最廣並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功能互補的大型綜合性新聞網站。
3月8日報紙標題「在體育運動中學會團隊精神和自我肯定」,原文刊載於: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1-03/08/content_1469804.htm#。全文轉載如下:
學校簡介
台師大,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師範大學,創辦於1946年,與臺灣大學、台中農學院(目前的中興大學)、台南工學院(目前的成功大學)並列為當時的臺灣四大高等院校。師大以中等學校師資培育的精英院校著稱,在人文學、基礎自然科學、藝術學與體育學擁有深厚的學術積澱與廣泛的影響力,已培養出近10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梁實秋、黃君璧、溥心佘等大師級人物都曾在師大任教,像現任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吳清基、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等都是師大校友。英國高等教育機構QS公司日前公佈2010年世界大學排行榜,臺灣師大進入前500強,在藝術人文領域中,排名全球第146名,是臺灣第一。20世紀中葉至末葉,師大因備有公費生名額而成為許多高中生的前列志願,部分科系錄取分數超過臺灣大學。其附屬中學(師大附中)迄今仍為全臺灣的高中前三志願。目前,全台最大的華語教學機構亦為師大所有,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日本前總理橋本龍太郎等都曾在師大學習中文。
■深圳報業集團駐台記者 邸繼勇 文卅圖
前不久,記者叩開了臺灣師大的校門,專訪了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
記者:臺灣師範大學在教育和人文藝術領域中是臺灣首屈一指的大學,請問它的辦學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張國恩:台師大教育理念為,以孕育為師為范、培養專業人才,促進教學精進、推動學術提升,創造優質的教學與研究環境為發展目標,並自我定位為“綜合型大學”,以師範精神為典範,並以人文、藝術、科學整合發展為特色。2010年剛過百歲華誕的老校長劉真制定校訓“誠正勤朴”為師大核心價值,其內涵為:“待人以誠”、“律己以正”、“治學以勤”、“處事以樸”。
很多人都說,台師大培養出的學生以“溫良恭儉讓”為特色,這既是學校的傳統,也是臺灣的軟實力。目前,臺灣的中小學中有50%的校長來自師大,臺灣的大學中有16.7%的校長來自師大,可以說,師大對臺灣教育界貢獻良多。
記者:您知道大陸學術界的“錢學森之問”嗎?您是怎樣看這個問題?
張國恩:已故知名科學家錢學森曾提出“中國為什麼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錢學森之問”近來也成為臺灣的熱門話題。台師大早期曾經有不少藝術人文領域的大家,但不可否認,近年來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的教育界都過於偏重理工科,短視的思維制約了教育的發展和培養傑出人才的腳步。
現在的教育忽略人文素質的培養,我們追求短期功利的成果,但藝術人文領域恰恰不能短期見效。像早期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李政道,他的文學美術素養都很好,這是他成為物理學家的綜合素質之一。前幾年他還特別接受了師大的美術系榮譽博士的學位,因為早期在臺灣他就知道師大美術系,他自己也擅長繪畫。事實上,中國早期的學術教育價值觀比較多元,但現在大學只看重老師國際論文的數量。以論文數量而言,科技領域往往比人文領域更容易出成績,這是目前教育所遇到的一個大問題。事實上,現在臺灣藝術人文領域的待遇比科技領域的老師低很多。在大陸也是這樣,大陸目前只有科學院、工程院的院士,沒有藝術人文類的相關認可。
以前很講“師道”,過去師大的老師見到自己的學生很窮,會拿出自己的薪水供學生讀書、甚至去海外讀書,像培養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就是“師道”。目前的“師道”弱了。當然,現在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社會對老師的尊重也不如以前,不尊重自己的老師又怎麼能出大師?錢學森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實際也就是在批評教育的“短視化”和功利主義,教育本來是長期投資,尤其是大師級人物的培養就更需要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
記者:台師大與校際之間交流合作方面有哪些心得?您怎樣看待大陸學生赴台求學制度?
張國恩:師大與全球200多所知名大學締結姊妹校,校園內有來自世界各國的交換學生約6000多人,他們不僅在師大學習中文和各種技能,也帶動校園學習外語的風潮,堪稱是師大的主要特色之一。師大目前每年有幾百名學生通過遴選,前往各姊妹校當交換生,對獨立自主精神的培養,外語能力、國際視野和人際關係的提升,都有相當明顯的幫助。讓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回來後會更努力學習。
大陸和臺灣之間沒有語言障礙,高校的合作非常便利。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例,台師大主導了許多兩岸文化創意交流活動,包括臺灣8所和大陸8所大學的學生去年6月參與的“華文生活兩岸大學生海報展”,去年6月組織臺灣院校到上海參加“2010雙城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去年11月還參加“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向各地區展示台師大多元內涵的設計與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強,但未來的市場在大陸,通過合作交流,加強兩岸文化創意對話空間,可以進一步促進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師大主辦的“青年孔子行腳”活動,由海峽兩岸與港澳大專院校合作安排100名大學生,仿效當年孔子孜孜不倦的教學精神以腳走遍大地,為欠缺教育資源的學生服務,這項活動將在兩岸持續推廣。
這個學期師大有19名大陸交換生,學生來自北京師大、陝西師大等,他們上課都非常認真,會不斷問問題,與臺灣學生多半安靜聽講的課堂氣氛很不一樣。不過,臺灣學生的創意比較多元,和大陸學生又不一樣。這就是兩岸學生可以互補的地方。
大學國際化是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從這個角度講,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可能是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最明智的決定。我們不必害怕培養人才楚材晉用,要害怕的是沒有人用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對於大陸學生來台,我們樂觀其成,也會積極參與。
記者:深圳目前正在積極籌辦南方科技大學,您對這所大學有什麼好的建議嗎?目前台師大和深圳的高校之間有沒有一些具體的合作?
張國恩:目前師大和大陸24所大學合作,其中10所是大陸985工程的大學,包括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在廣東省內,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都是師大的姊妹校,但目前還未和深圳的大學交流。
先恭賀深圳新建南方科技大學,將成為第四所總部位於深圳的高等院校,據我瞭解,南科大想借鑒香港科技大學的成功發展模式,在十至十五年內將發展成為一所研究型的大學。我建議可以參考台師大的做法,師大除了師資培育專長外,近年來為邁向領航名校,強化跨領域的研發能量,更以“產業應用”為導向,通過院、系、所研究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在校內組成跨領域團隊,致力產學合作的推動。為有利於研發成果擴散到產業,台師大除制訂相關激勵措施鼓勵師生專題研究外,並訂有完備的專利申請補助與技術轉化推廣的相關機制。一個城市的科技產業政策要國際化,過於保守會被邊緣化;辦學也是一樣,要立足本地,更要放眼世界。
台師大目前與33個國家的204所大學簽訂姊妹校協議,這一做法可供南科大參考,配合教育主管部門國際化的政策,強化語言教育、國際研發合作、舉辦國際會議、國際教授及學生交流等,讓南大的優勢條件迅速呈現,短期內在全球成為焦點。當然,學校還可以積極開拓新管道來招收足量且優質的各地區學生、包括臺灣學生,以開拓更廣泛的學生來源。
記者:台師大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嗎?深圳將在今年舉辦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您認為這會對深圳以及深圳的教育發展產生什麼樣的作用?
張國恩:台師大體育系成立60多年,校內早已成立了運動與休閒學院,與臺灣設有體育班的小學、中學、高中合作,建立起從小學到大學的培訓升學管道,表現優異的選手可保送師大,是臺灣各大學體育相關科系的第一志願。
學校前年主辦臺灣大專校院運動會,獲得48金、39銀及31銅,排名各大學第一,連續六年稱霸,更奪得大專杯男子排球賽金牌、大專杯女子排球賽金牌、大專杯男子籃球賽金牌、大專杯女子籃球賽銀牌等,體育成績優異。學校在去年臺灣大專校院運動會,奪得33金33銀35銅,排名各大學第二,在大專杯四大球類競賽中,男子籃球賽、男子排球賽、女子足球賽、女子壘球賽都奪金,女子籃球賽、女子排球賽拿下銀牌。
學校還協助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制定許多關於促進發展體育的政策,如推廣“333”口號,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運動最少30分鐘、每次運動能使心跳達每分鐘130次以上,同時協助教育主管部門在暑假推出“運動飛揚”系列活動,在全台50個地點舉辦攀岩、射箭、水上芭蕾等14項戶外活動,希望培養學生從小就熱愛運動,並使之成為自覺行為。
台師大向來重視體育,設有體育室,負責規劃學校體育活動、運動代表隊訓練及場地器材管理維護,提升學校校園運動風氣與運動代表隊競技運動實力,且妥善活化與管理各運動設施,以提供教職員工及社會大眾更優質化、多元化的運動休閒環境,進而達成活力校園、健康學校的目標。體育室並在每年上下學期分別舉辦全校陸上運動會、水上運動會、迷你馬拉松及各項球類競賽,以提升全校師生運動與休閒生活。而學校游泳館除暑期開放外,並於平日對外開放晨、晚泳,提供校內教職員工及校外人士健身及休閒活動,並促使社區交流,以達全民運動。
我認為深圳主辦大運會無疑為新時期深圳與世界知名高校間的相互交流提供良好的契機。體育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成為衡量現代人生活品質的一個重要標準,同樣,體育對於高校人才的培養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運動展現生命力。”師大主辦臺灣大專校院運動會,固然培養許多優秀選手,更希望培養所有學生養成運動習慣,讓運動成為生活重要一環,從中學到專注、鬥志、公平競爭、團隊精神與自我肯定;更重要的,能獲得健康與樂趣。唯有運動普及,才會產生更多的優秀選手,讓比賽好看;也只有運動風氣更盛,才會有更多人看出門道,從精彩賽事獲得心靈的高度滿足。
校園
印象
夜市畫廊
和西瓜節
臺灣師範大學的校區並不大,主要有三個校區,學校的主校區、公館校區和林口校區。我所居住的臺北西門距主校區15分鐘的車程,在寸土尺金的臺北,學校地段屬於黃金地段。
走在台師大的校園,綠樹成蔭,傳統的日式建築環繞其間,碩大的體育場和游泳館分佈在校園的一側,展現學校重視體育的傳統。體育場上,有一群女生在玩著我們並不熟悉的棒球項目,並不時傳來陣陣的歡呼聲。冬天裡,張貼在運動與休閒學院門口的體育季活動宣傳單張,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師大人的健康活力形象。
走進師大的藝術學院,這裡正在舉行回顧梁實秋大師的特展。這是臺灣歷史最為悠久的藝術教育殿堂,許多著名大師如黃君璧、溥心佘等都曾在藝術學院任教。每年春夏時分、藝術學院都會舉辦最富青春氣息、最有創意的藝術節,融合美術、音樂、設計、表演等不同藝術形式。走出校門,貼近校園的路上滿是別具風格的小畫廊,呈現台師大藝術創作的嶄新氣息,並以畫作滋潤現代城市每一個人的心。
再往前走幾步,就是旅遊書上重點推介的師大夜市。夜市大致上是由師大路和龍泉街巷內的店家所組成。由於主要面向師大、台大以及附近學校的學生、附近居民、上班族以及外國人,不像其他的觀光夜市那樣龐雜,加上賣的食品具有異國風情,因此很受年輕人歡迎。一路上共品嘗了燈籠滷味、阿發麵線、許記生煎包及北港豆花,這些都是臺灣愛情電影《一頁臺北》中出現的場景。
如果夏天來到台師大,別忘了知名的西瓜節。據說,每年六月五日,是台師大的生日,也是獨有的西瓜節。男生會在這天送西瓜給女生,借用西瓜英文“watermelon”來比擬為“我的美人”以表達情意。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意義:送紅西瓜代表愛慕,送小玉西瓜代表友情,近年學生更發揮創意,延伸發展不同種類的瓜語,例如:苦瓜象徵愛得好苦、胡瓜代表糊裡糊塗愛上你,形成師大學生活動之特色。
(邸繼勇)
校長名片
張國恩,1957年出生,是臺灣師範大學第13任校長,最高學歷為臺灣大學電機系博士,1987年到台師大服務,除了資訊系教授的教職外,也擔任過電算中心主任、圖書館館長,以及副校長,曾獲臺灣科技傑出獎、臺灣學者研究計畫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