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國文101蔡爾安專訪】「當老師像個傻子,會為學生的成就歡喜不已」臺師大國文系副教授教授楊如雪老師感性的說著。專精漢語語法、語言學、國文文法等課程她,權威不僅於此,研究面向遍及中學教科書的編寫、諮詢,對中學國語文教學也很有一套!
楊如雪老師回憶為了訓練學生參加國語文競賽,找了許多專家協助,雖然過程十分艱辛,但在努力後獲得冠軍肯定,並收到學生充滿感謝的e-mail後,她表示:一切都是值得的!滿足且興奮的語氣,楊如雪老師就是這樣真心付出、關心學生的老師。
將老師職務當事業經營
提及大學教育的目的,楊老師表示,大學是個多元學習的場所,讓學生能有接觸各種知識領域的機會,並從中找到自己的專長、興趣。
以臺師大來說,近年來學校的走向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不再只是培養專業教師、從事高深學術研究基礎扎根的殿堂,更要兼顧同學未來的發展,針對同學個人專長讓他們能適性發展,並且擁有一技之長,畢業之後能夠學以致用。
「在擔任大學教師的歷程中,我從來不曾把『教師』當成一份養家活口的『工作』,而是當成『事業』在經營。」老師認為,她將教師做為一份事業時,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其中,希望好還要更好。在進入臺師大服務前,老師曾在教育最基層的單位──國小任教,因此深感教師對學生的重大影響。等到自己進入到師資培育的環節裡時,自覺責任重大,身為「未來之師的老師」,楊老師總是戰戰兢兢、做足準備。
隨身帶書不忘增長新知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出門總會帶本書,隨時有空,就拿出來讀。」透過閱讀,是楊老師主要增進學科知識的方法。身處科技發達、講求環保的現代,老師也透過網路學習網站系統,與同學們分享、交流學習資源。
規畫課程大綱及教材時,楊如雪老師表示,「我會先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在這門課程裡,我想得到什麼?」其次再從老師的角度思考,學生應該學得什麼?以及自己能夠如何提供所需、教導學生。結合師生雙方面的立場、想法,才能構思出不唱高調、貼近學生、增加學生能力的適當教材。
教授課程務求貼近生活
在實際教學中,楊老師主要透過講述教授課程。老師知道自己所教授的科目對於同學來說,較為制式、生硬,因此以生活上的事物舉例,是絕對必要的。例如語言學課程中的分層採樣,老師便用高級百貨、中等商場及平價大賣場為例,讓學生能清楚了解分層的意義。將理論貼近同學的平常生活,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除了自己講課之外,楊老師會酌參討論問答的方式進行課程,當學生發現問題時,有時老師會刻意要求同學課後自己查詢資料解決,而不馬上回答,如果還有疑問,再找老師討論。如此一來,同學能夠有深刻的印象,也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法課中,老師會在每個進度的最後,讓學生分組實作練習,並且要求學生自評與同學之間互評,再由老師最後審改。今年更加入了一項新作業,老師要每組同學找出十樣代表臺師大的事物,並分析該詞結構。不僅能使學生練習文法構詞,更是要讓學生多留心生活周遭,做個關心身旁事物的人。透過這些練習,老師期望能藉由同學的分享,讓彼此都得到新知,共同成長。
多元互動評量學習成效
在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方面,楊老師採用多元方式,除了透過紙筆考試、也會加入口試及作業練習。同學的學習態度也是老師十分重視的,老師認為良好的態度是成功的要素,臺師大的學生向來就有非常好的操守,老師認為這樣的優良傳統是需要永遠延續的。
提到教學歷程中,令老師印象最深的學生及互動經驗,老師馬上由談及教學專業時的認真嚴肅神情轉為和藹、欣慰。三年前,老師曾帶領大一的學生參加國語文競賽中的客語演講比賽。當時老師在課堂上發現該位同學有客語的才能,便覺機不可失,一定要好好培養他參賽。然而,老師本身並不會客語,但透過在客家電台工作的友人幫助,得到標準發音的錄音帶,比賽前夕又找到在中學任教的朋友幫忙,訓練同學的台風、修正咬字,最後終於在大家的努力下,順利獲頒當屆冠軍。
「那時候天天要他來我的研究室練習,一字一句的練」,回想當時培訓的辛苦,老師還猶記在心。而當努力獲得肯定後,老師直說自己的興奮之情並不亞於學生!之後老師收到同學充滿感激之情的e-mail,看到同學並沒有因為榮譽而沖昏頭的謙虛,老師十分欣慰,更開心學生在大一時,便學習懂得感恩。
此外,有年暑期師培班的一位學生,家中發生變故,老師利用課外時間關心了解同學的狀況,並且透過自己虔誠修習的佛家道理和同學分享,希望能幫助學生走出難關。事後同學寫了封篇幅很長的信給老師,謝謝老師在這個人情疏離的現代,願意付出關懷,讓同學能感受到溫暖、走出陰霾。
教學省思著重附加學習
談到教學活動後的省思,老師對於教學目標的訂定特別說到「教學目標時常淪為一種形式,我覺得重點是學生學習到多少,尤其在附加學習方面,我更重視。」對於學生的價值觀、生命教育、日常生活行為,老師認為是遠比好聽的口號重要的。
對於現職教師及仍在師陪階段的師培生,楊如雪老師想要給予的建議是多增加自己的內涵,且要注重教師本身的身教。老師強調,當教師對於學生有所要求,為師者本身也必須遵守,所謂為人師表,便是如此,對於教師的品德操守,老師有極高的期許。
最後,楊如雪老師以「人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卻能掌握其深度及廣度」一語,和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