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系首頁  各期電子報
第104期  -2018年1月-

林芳玫老師 出版新書《永遠在他方:施叔青的「台灣三部曲」》(2017年12月,開學文化)!參見:永遠在他方:施叔青的「台灣三部曲」

陳龍廷老師 出版新書《書寫臺灣人‧臺灣人書寫:臺灣文學的跨界對話》(2017年12月,五南)!參見:書寫臺灣人‧臺灣人書寫:臺灣文學的跨界對話

★ 本系畢業生榮獲106年度「僑務委員會僑務研究碩博士論文獎」,參見:獲獎名單

  • 博士班畢業生蔡惠名 學位論文〈菲律賓咱人話(Lán-lâng-u)研究〉(指導教授:賀安娟老師)
  • 博士班畢業生王桂蘭 學位論文〈馬來西亞檳城福建話研究〉(指導教授:賀安娟老師)

★ 本系同學參加106年全國語文競賽榮獲佳績,參見:106年全國語文競賽

  • 碩士班李亭同學 榮獲閩南語朗讀 社會組新北市南區第四名!
  • 學士班邱宴藜同學 榮獲閩南語字音字形 教育校院學生組第五名!

博士班曾麗玉同學 期刊論文榮獲「教育部106年度獎助生命教育碩博士論文及期刊論文」獎助!參見:獲獎助名單

博士班林益彰同學 榮獲2017太平洋國際詩歌節第三名!參見:太平洋國際詩歌節

博士班林益彰同學 榮獲2017全國大專學生西子灣文學獎 現代詩組佳作!參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台灣文化與職涯發展講座系列

2018.1.5(五)10:20-12:10
李立劭│從紀錄片視角看台灣:滇緬三部曲(導演)

詳細時間地點將公告於本系網站,聽講前煩請再次確認,歡迎校內外師生踴躍參與!
(非修課同學聽講可納入五育活動認證及本系研究生學術活動認證)

本系12月份學術活動

12.1 二十世紀捷克道家文本的方法:
在地脈絡化的問題

Dušan Vávra (捷克馬薩里克大學中文系主任)∕
賀安娟老師主持

12.14 日本的台灣研究視角:以日治時期建築保存活動之研究為例
林初梅 (日本大阪大學言語文化研究科准教授)∕林巾力老師主持

12.26 研究小群第三場
游佩芸發表∕
陳玉箴老師主持

12.29 台灣南島語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以
賽夏語、克里奧爾泰雅語、邵語及噶哈巫語為例

齊莉莎 (中研院語言所研究員)∕
賀安娟老師主持

林芳玫老師新書發表會 2017.12.23


▲ 《永遠在他方》封面

林芳玫老師 12月23日於女書店發表新書《永遠在他方:施叔青的「台灣三部曲」》,由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范銘如老師對談。林芳玫老師以「永無止境的追求:(去)國族寓言」為題,發表對「台灣三部曲」閱讀的三個階段與三種心情——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經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階段,幾經思考,復得「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的觀察。

「(去)國族寓言」蘊含「去」字的兩種意思:去除與前去。「(去)國族寓言」強調的是開放、流動的台灣想像,接受台灣人身分的複雜性,不苛求一個「純正」的、作為終點或中心的台灣認同。相反地,台灣國族總是延宕,以「缺席」的方式存在。台灣認同因而是一個過程、一個旅途、一個永無止境的追求。林芳玫老師並以愛爾蘭樂團「U2」發表於1987年的歌曲 “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 Am Looking For”(〈我還沒發現我所追尋的〉)為喻,將永遠的追尋賦予更加恢弘的意義:對於理想和使命永遠的追尋,是一種浪漫的熱情。


▲ 林芳玫老師及與談人范銘如老師(右)
合照


▲ 林芳玫老師與學生合照

2017年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年會記行

文∕林芳玫老師

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ISSCO)第11屆年會於2017年11月18日至19日在日本長崎的長崎大學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海外華人.全球化與地方化的活力」。此會議有來自北美洲、亞洲、歐洲、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區的18個國家、逾兩百位學者參加,發表論文件數為178件。筆者的場次主題為「華語語系文化的離散、性別與認同」,除了筆者發表的〈番社、本土化漢人、大清帝國、和洋勢力:論《最後的女王》的原漢關係〉,另有陳芷凡〈金門僑鄉文學的文化論述與反思〉、阮曉眉〈陌生性的雙重意義:以台灣的新移民女性為例〉、陳玫妏〈華語文/文化的邊緣再造:離散瑤人的性別、歌謠與認同〉等論文發表與討論。

作為會議主題的「海外華人研究」,預設了移居海外的華人擁有對原鄉永恆不變的鄉愁;而場次主題的「華語語系研究」,則是試圖與海外華人研究進行對話,乃至產生質疑。華語語系研究與海外華人研究有共同的研究對象,但其價值觀與研究立場有所不同。華語語系研究更強調的是,華人移民與移入地的連結,包括其中華人與非華人、華語與非華語的互動及混雜,並且對「離散作為價值」提出反思。

會後次日,大會亦安排與會學者參訪鄭成功的出生地——平戶市及其紀念館。

此次會議於長崎舉辦,亦是海外華人文化一值得觀察的切入點。長崎是日本西部重要的港口城市,自16世紀開始便以貿易活動與西方國家接觸及互動。甚至在江戶時代鎖國時期,長崎曾是日本唯一獲幕府承認的國際貿易港口,它因此具有重要的對外交流之意義。此外,長崎也從17世紀開始,與中國福建的泉州港有密切的貿易往來。泉州港是早期中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早在宋、元時代,它便已是東方第一大港,乃至成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當時泉州有為數眾多的阿拉伯人。由於與泉州互動密切,長崎因此聚集有許多貿易商人及商品,以及華人移民及其後代。長崎因為繁密的海上貿易活動而進入世界貿易網路中,成為一個開放的港口都市。也因為與西方交流的歷史,以及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使得長崎留下許多混雜著華人、西洋、日本文化特色的建築與非物質文化。

▲ 鄭成功紀念館

▲ 泉州石碑拓片,以阿拉伯文記載

▲ 大會合照

▲ 與清大台文所陳芷凡老師合照

▲ 鄭成功海上事業版圖

▲ 日本屏風上所繪製的西洋人

我的異鄉生活(I) 在日本的志工服務

文∕學士班朱敬慈同學


三個日本人,兩位越南人,加上我,將近4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了福島的深山(只見町布澤區)。

放眼望去是純淨的白,全部的東西像要被雪淹沒一樣,是與世隔絕的童話世界。這裡是日本本島內數一數二的豪雪地帶,一年之間長達四個月雪期,讓居住在這裡的居民們生活上感到非常的不便。再加上,除了農耕以外,這裡沒有其他工作機會,讓布沢的年輕人都出走了,剩下年長的老人們。


為了不讓這些爺爺奶奶們,覺得自己的家鄉是一個沒有人喜歡、沒有人想來的鄉下地方,我在因緣際會下參加的宇都宮大學D-Friends社團,成員們每個月來到這裡,夏天時幫忙除草,冬天時幫忙剷雪,與爺爺奶奶們談天,再一起參與這裡完整保存下來的各式年中行事。就這樣不間斷地走過了8個年頭,成員們每戶人家是誰,有著怎麼樣的個性、興趣,今年幾歲都一清二楚。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為了聽懂爺爺奶奶的語言,努力學習這裡的方言─布沢弁。

和他們一起走在雪中,一家一家的做家庭訪問時,坐在古老的被爐裡,聽著上了年紀的奶奶,用著充滿活力的聲音訴說著對她們來說平凡不過的日常生活,對我來說卻是如此新奇與精采。

日本人跟我說,他們從小到大看雪看到膩了,雖然覺得雪很美,但已經厭倦了。但是對我來說,這裡山中村莊的雪景是如此令人感動啊,純白的不只是山川河水,還有這裡二十幾戶人家純潔無瑕的心靈。

緩緩飄下的雪花,就像這裡的生活步調與氛圍,跟日本給人現代快捷的印象不同,人與人之間、人與土地之間連結在一起,在純淨的自然景色中,人的心似乎也會回歸純樸。

回程的路上,一樣來日本交換的越南朋友提到,在日本快一年了的她,有時候有些越南語的字詞都快忘記了(我有時候也會忘記一些華語單詞XD),英文也忘得差不多了,日文也沒辦法說得像日本人一樣好,我們這些交換留學生到底來日本做什麼呢?後來我們得到的答案是:会うために(為了互相見面),沒錯,還沒來離開台灣時,從沒想過能和距離台灣幾千公里的人們互相交流,互相去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

來日本快要三個月了,作為交換留學生每天最快樂的事,就是能和許多與自己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經驗的人接觸交流了吧!

下期待續。。。


▲ 下雪的日本山區居民必備的傳統衣著


▲ 和室榻榻米中有一個像地灶的區域,倒入火柴,點火,透過熱的傳導效應,讓其他的榻榻米變得不那麼冰冷,室內就會慢慢溫暖起來


▲ 雖然外面下著大雪,但只要躲進日本傳統的炬燵(こたつ)就會變得很溫暖;日本的橘子比台灣小很多,可以疊很多層XD(日人冬天居家日常) 畫面中央是傳統的和菓子

講台語‧食台北:台語友善店家大集合

文∕台文實習記者 學士班邱宴藜同學

有人做過一个研究,題目是將這馬大學生上愛講的話題做排名?經過調查發現頭名tio̍h是「咱中晝頓欲去佗位解決?」這句話,這个結果嘛予真濟大學生出來贊聲喝好,認為彼講對逐家的心肝頭。

對頂頭ê報導來看,大學生逐工攏愛面對選擇ê困境,可見食食(tsia̍h-si̍t)佇咱ê生活當中是偌爾重要!毋過逐家敢有佮記者阿藜仔有仝款ê煩惱咧?若是想欲佇以華語為主ê台北,佮頭家講台語來買食物(tsia̍h-mi̍h),真正足無簡單!所以今仔日予阿藜仔替逐家紹介台北市內、對台語有支持ê態度ê友善店家!對早頓、中晝頓、點心到暗頓,綴tio̍h我ê跤步,做伙講台語食台北囉!

人客,來坐!

透早就出門,日頭赤焱焱,又閣愛面對歸工硬篤ê課,咱先來到師大夜市買「活力飯丸」,佮頭家講台語閣會使增加氣力,開始有活力ê一工!若是有閒,會使坐車到板橋,試看在地出名ê「好初早頓」,而且in店門口就有貼「佮我講台語」ê貼紙,是有影咧支持講台語ê店家!

紲落來無論是欲食晝抑是食暗頓,攏有真濟選擇,佮意食飯ê同學,沓沓仔行來龍泉市場出口(倚捷運台電大樓)買便當,這間是一對翁仔某經營ê自助餐,看你是欲配豆乾糋、薑絲炒大腸,抑是糖醋排骨?阿你敢知影糖醋魚是愛唸做五柳居(ngóo-liú-ki)?來遮用餐毋但會當食甲飽tu-tu,閣會使學tio̍h無仝菜色ê名,真正一兼二顧!若是無愛食飯,無要緊,猶有另外ê選擇,「江浙點心」、「海拉麵」攏佇師大附近,用台語佮頭家開講,in嘛會真熱心共你應!

放假ê時,莫閣屈佇宿舍內底,應該愛親情五十相招來去啉咖啡、食點心,記者阿藜仔共好空報予恁知!離捷運小南門站量其約五分鐘ê路程,有一間「HIRO可麗餅」,是一个日本人開ê,這个日本頭家熟似真濟台灣朋友,伊ê朋友攏是用台語咧開講,而且定定講甲笑咍咍,予伊感覺台語是足趣味ê交流工具,後來若是聽tio̍h有人講台語,伊ê耳空就會變足利,斟酌聽所有ê對話,雖罔頭家ê台語無啥輾轉,但是伊歡迎所有愛講台語ê人客來遮𨑨迌,那享受可麗餅ê好滋味,那佮老朋友話當年!

「阿藜仔!毋過我最近有太濟功課愛完成,傷無閒做袂了矣lah!我干焦想欲揣一个恬靜ê所在好好讀冊!」好好好!免煩惱!青田街有一間咖啡廳「貳月咖啡」,空間無闊,但是袂予人感覺真kheh,顛倒佈置甲誠四序,是真適合讀冊ê所在,逐家會當試看覓!

做伙來𨑨迌!

其實咱想欲使用啥物語言,應該是愛有真大ê自由,咱若願意實際支持遮ê台語友善店家,食好鬥相報ê功力是會愈傳愈遠eh!這馬網路頂懸亦有一寡人做這層代誌,逐家有趣味會當揣看覓,共咱ê行動報予閣較濟人知影,凡勢後逝咱嘛會當做其他語言的食食路線,做伙來遮ê店家𨑨迌!

共台語專門店地圖網址囥起來予逐家參考:台語專門店地圖

林芳玫老師 12月23日於女書店舉辦《永遠在他方:施叔青的「台灣三部曲」》新書發表會。

陳玉箴老師 12月15-16日於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主辦之「日本帝國內外的人群移動」工作坊發表論文〈日治時期台灣人食物消費模式的變遷--以葉猫貓的調查報告為中心〉。參見:中研院台史所

博士班曾麗玉同學 11月25日於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中華觀光管理學會主辦之「2017中華觀光管理學會學術論壇暨研討會議」發表論文〈臺灣風土自然資源「鯉魚」作為文化生產符碼對於觀光與休閒文創產業的開展性〉,並榮獲海報發表最佳論文獎。參見:2017中華觀光管理學會學術論壇暨研討會議

  • 第18期徵稿期限:即日起至2018年3月31日
  • 第18期發行時間:2018年10月
  • 第18期執行編輯:曾秀萍老師
  • 第18期專題:性別‧(後)解嚴?──台灣文學、語言、文化與性別政治(徵稿不限專題)

  • 《台灣學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出版之學術期刊,訂於每年4月、10月出刊。
  • 舉凡有關台灣文化、語言、文學、歷史、傳播、政治、社會變遷等台灣研究領域之學術性論文,均歡迎賜稿。
  • 徵稿類型:一般論文、專題論文、書評。
  • 論文繳交須含紙本二份及電子檔一份。繳交內容包含(一)論文全文、(二)投稿者資料表。
  • 詳細徵稿訊息請務必參見本系網站「台灣學誌」專區:台師大台文系《台灣學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版權所有© 2014 NTNUTCLL. All Rights Reserved.
10610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 TEL: 02-77345516 FAX: 02-3365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