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系首頁  各期電子報
第98期  -2017年7月-

★ 本系 碩士班畢業生蔡怡玲 碩士論文「台灣戒嚴時期國民中學(初中)音樂教科書及歌詞探析(1962-1985)」(林淑慧老師指導)榮獲台北天母扶輪社台灣文化碩士論文獎助學金!

★ 本系學士班同學榮獲科技部106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補助!

  • 彭建森:萬象森「蘿」:蘿莉控的「跨次元」及其多元性(莊佳穎老師指導)
  • 錢怡廷:「後白色恐怖」之創傷敘事: 以《太陽的血是黑的》與《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為例(曾秀萍老師指導)
  • 韓恩妮:實境遊戲中的歷史展演:以「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之遊戲為例(林巾力老師指導)

本系與美國知名學府UCLA簽訂學術合作備忘錄!

文∕小編 Beng-kā

台灣研究的國際化發展始終是本系重要目標之一,6月28日本系與國際知名學府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亞洲語言與文化學系(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 Cultures)簽訂學術合作備忘錄(MOU),期盼進一步促進雙方於台灣研究各方面之學術交流。

UCLA為世界排名頂尖之知名大學,近期經由本系林巾力主任及UCLA史書美教授密切的聯繫與討論,終而達成雙方初步的合作協議。6月28日在本校國際事務處游光昭處長、文學院廖柏森副院長以及本系多位教師的見證之下,史書美教授代表UCLA人文學院出席,與本校文學院陳登武院長共同為兩系簽訂合作備忘錄,使本系邁向國際交流的新里程碑。

此一初步的協議將做為良好的基礎與開端,以促成未來系級、院級甚至校級更實質的交流,包括師生互訪、交換、計畫案合作等;UCLA亦將於其亞太中心下成立「NTNU-UCLA Taiwan Studies Initiative」,在現有的 Taiwan Studies Lectureship 基礎之上,強化雙方的學術研究能量,也同時拓展台灣研究的國際性對話與交流。

本校公共事務中心報導參見:師大文學院與UCLA簽備忘錄 推動臺灣語言、文化學術合作


▲ 史書美教授 (左)、陳登武院長 (右)


本系師生參與連署支持成立台語公共電視台

有鑑於台語即將消失於年輕一代的事實,也為區域平衡及語言平權的考量,本系師生連署支持「台語公共電視台」的成立,以建立一個健全的台語傳播環境。同時,本系林巾力主任、許慧如老師、博士生呂東熹(公視製作人、資深新聞工作者)、碩士班系友陳豐惠(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人,與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聯盟的各界人士,6月18日於立法院中興大樓舉行聯合記者會,呼籲政府設立台語公共電視台,為台語的傳播與復甦,提供重要而具有指標意義的平台。

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臉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4Gk8n4OCfE&t=2s


台文實習側記

文∕台文見習記者 學士班朱敬慈同學

究竟台文與現今的企業公司能夠如何結合,台文的專業知識可以如何被應用呢?系上在今年度的實習課程中,洽談了多家不同專業領域的實習單位,提供系上同學們學習與應用的機會,並培養平常課程中,無法訓練的實作經驗。

經過一學期的實習,透過筆者的採訪與實地走訪,就讓我們來一睹實習同學們的成長與收穫。

【台灣水企劃整合有限公司】

台灣水企劃整合有限公司透過各種專案的承接、企劃與執行,深入台灣各個角落實地踏查與田調,再以展覽、出版、活動或表演等各種形式,展現台灣土地與人民生活的樣貌,也喚起台灣人的環保意識。在這裡實習的台文輔系連翊翔同學表示,在這裡,他能直接接觸到行銷相關的業務,在台文系課程中要做實作練習時,行銷策略馬上就能夠實際地被應用。而台文系提供的客語課程,也讓他在處理客委會相關案子時,產生非常明顯的幫助。

在連同學的實習經驗中,可以看見我們平常所學知識的有效運用,不再只是侷限於課堂上的報告與考試。

【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創立於2015年的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透過書寫、繪畫、實境遊戲等,試圖以不同的方式去喚起台灣人對過去台灣所發生的歷史的認識。台文107楊舒涵、韓恩妮都提到,在台文系的課程中,對於意識型態的釐清、不同議題的敏感度的訓練,讓她們在遊戲開發企劃的會議中,能站在對台灣歷史的基本認識上,快速地進入狀況,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想法。


▲ 共同修改企劃案的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與實習生


▲ 實習生參與李江却基金會《台文通訊BONG報》刊務

每周一的晚間,她們與工作室的夥伴們,一同在電腦前,一再修改遊戲的影音內容、行銷方案、網站內容……,從她們認真專注的神情中,讓人非常期待她們7月底將會產出的桌遊成品「說妖」─帶領大家更加認識台灣的妖怪傳說。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致力於台語文推廣的李江却基金會,舉辦了多場的講座、開講會、台文雜誌月刊出版等活動,在這裡實習的台文碩一邱丹霓同學表示:「透過幫忙支援講座的經驗,學習觀察場地佈置、時間掌握的同時,也從講座的內容增長智識,並更喜愛台語,增加使用台語的機會。」

正就讀台文系的我們除了修課的作業需要,其實並沒有許多應用台語的機會,但在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可以看到邱同學應用了在台文系所學的課程(台灣現代史、社會語言學、語言接觸與語言變遷等),為推廣復振台語文注入一股創新之力。

【量子創意影音】

在量子創意影音實習的台文108謝文盈提到,在這裡學到的是影像處理和音效分析的實作,和台文系所學看似沒什麼直接的關聯,但在實作的過程中,也可以思考這些廣告或影片是否透漏著某種意識形態;在課堂上對各式議題敏銳度的訓練,能夠幫助自己去深入剖析一部作品,對作品的感受力和掌握度有更多的詮釋。她也說到,「如果台文能夠結合影音多媒體,也將會是一個可以發展台文,無論在台語教學或是推廣台灣文化的層面上,非常好的方法。」

從她的實習過程中,可以看見台文與現代人離不開的影音產業的結合發展,將可以是把台文推向一般社會大眾,讓更多人去了解台文相關議題的重要管道。

從上述的採訪過程可以發現,在四間迥然不同的公司實習的同學們,都不約而同提到台文專業知識對他們在實習中的幫助,而在實習過程中,企劃的撰寫、實際的操作等都使他們有豐富的收穫。從實習同學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透過實習,我們可以走出學校、學術的領域,與社會、企業有更多的結合與認識。

本系6月份學術活動

6.9 從地下文化到另類的體制化──
台灣劇場的空間問題

郭亮廷 (中正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劇評人、譯者)∕汪俊彥老師主持

6.6 研究小群
博士生鄧孟倫發表∕
姚榮松老師講評、許慧如老師主持

林芳玫老師 6月25日於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主辦之「華語語系・台灣:2017華語語系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眾聲喧嘩」還是「眾生宣華」?——《最後的女王》與Huâ-gí-gí-hē gián-kiù〉。參見:2017華語語系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林淑慧老師與地理系王聖鐸老師 合著論文〈形構美國都市意象:台灣日治時期知識菁英的旅行敘事〉刊登於《戶外遊憩研究》夏季號第30卷第2期 (2017年6月)。參見:戶外遊憩研究

博士班邱比特同學 7月1日將於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之「台灣文學英譯出版研討會 —《台灣文學英譯叢刊》二十週年慶」發表論文〈二十年來《台灣文學英譯叢刊》散文選譯範圍及其意義〉。會議地點:台大文學院二樓會議室。參見:台灣文學英譯出版研討會

碩士班蔡知臻同學 評論〈從詩到歌詞,如何可能:以顧蕙倩的詩作為探討中心〉刊登於《吹鼓吹詩論壇》29期 (2017年6月)。參見:吹鼓吹詩論壇二十九號

  • 第17期徵稿期限:2017年9月30日
  • 第17期發行時間:2018年4月
  • 第17期執行編輯:許慧如老師
  • 第17期專題:解嚴三十年後的台灣本土語言

  • 《台灣學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出版之學術期刊,訂於每年4月、10月出刊。
  • 舉凡有關台灣文化、語言、文學、歷史、傳播、政治、社會變遷等台灣研究領域之學術性論文,均歡迎賜稿。
  • 徵稿類型:一般論文、專題論文、書評。
  • 論文繳交須含紙本二份及電子檔一份。繳交內容包含(一)論文全文、(二)投稿者資料表。
  • 詳細徵稿訊息請務必參見本系網站「台灣學誌」專區:台師大台文系《台灣學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版權所有© 2014 NTNUTCLL. All Rights Reserved.
10610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 TEL: 02-77345516 FAX: 02-3365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