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系首頁  各期電子報
第96期  -2017年5月-

~人文季暨台灣文化與職涯發展講座系列~

2017.5.4(四)10:20-12:10
陳奕齊│「組黨」作為一種政治創業:為何組?如何組?(基進黨黨主席)

2017.5.24(三)14:30-16:00
黃裕元│許石與戰後臺語流行歌的發展(台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2017.6.9(五)10:20-12:10
郭亮廷│從地下文化到另類的體制化──台灣劇場的空間問題(中正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劇評人、譯者)

詳細時間地點將公告於本系網站,聽講前煩請再次確認,歡迎校內外師生踴躍參與!
(非修課同學聽講可納入五育活動認證及本系研究生學術活動認證)

~研究小群系列~

2017.6.6(二)12:20-13:20
鄧孟倫│華語與閩南語手部三字格認知隱喻研究 (博士班)
鄧孟倫│《百喻經》認知隱喻現象探討 (博士班)

詳細時間地點將公告於本系網站,歡迎本系師生踴躍參與!(研究小群可納入本系研究生學術活動認證)

~第11屆國北教大暨臺師大臺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時間:2017.5.6-5.7
地點: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篤行樓6樓601會議廳
論文下載:會議論文集 (下載期間:2017/04/28-05/10)
注意事項:為響應無紙化環保愛地球,會議當天將不發放紙本論文集
活動臉書:台灣文化講堂/國北台文所學會
主辦單位:國北教大台灣文化研究所;承辦單位:國北教大台灣文化研究所學會
協辦單位:台灣師大台灣語文學系

~2017 人文之夜、2017 台文週~ 即將展開!

2017.5.19│人文之夜 — 一路行來ê台語文

2017.5.22-26│台文週 — pak-tóo妖怪我囉

相關活動將陸續展開,敬請密切期待!

本系4月份學術活動

4.6 從文學談解嚴三十年
賴香吟 (自由作家)∕林芳玫老師主持

4.18 「台灣話」kap「台語文」的故事──正義敢轉來矣?
鄭清鴻 (前衛出版社主編)∕許慧如老師主持
校園記者報導

4.20 實戰用企劃書
蕭上晏 (小朋友文化公司總監)∕
林巾力老師主持

4.21 白色恐怖與女性創傷敘事
楊翠 (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曾秀萍老師主持
校園記者報導

4.24 Language as a Boundary Maker: Dignity, Motherhood and Everyday Multiculturalism
Isabelle Cheng (Senior Lecturer at th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賀安娟老師主持

4.25 刈包與食物論述
蔡珠兒 (自由作家)∕
陳玉箴老師主持
校園記者報導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實習心得分享

實習有助於同學提早接觸職場環境,亦可開拓人文學科之跨界發展與應用。本學期新接洽的實習合作單位「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由一群年輕人所成立,擅長揉合妖怪、野史、民俗、歷史、古蹟等素材,創作小說故事、桌遊和實境遊戲等,開啟另類的「都市還魂」計畫,讓失落的台灣過往、古老的城市靈魂與現代社會重新連結起來。由於企劃內容新穎,實習招募訊息一出,便吸引許多同學的目光。本期電子報邀請目前正在工作室實習的彭建森、錢怡廷、韓恩妮同學,為我們分享這一兩個月來實習的所見所得。

文∕學士班彭建森同學

在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一個多月的實習不知為何衝擊性滿點,一個成員年齡沒比我們這些實習生大上多少的團隊,投注了難以想像的心力在每一個計畫上,踏著與眾不同的步伐讓這座城市「還魂」。

還記得在面試時,所有的實習生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都是「你來到這裡想學到什麼?」,當時的我千頭萬緒,最後答出了想像中的北地異能教會自己的能力──「我想知道,將文史資料轉化為創作的方法」。《西門町的四月笨蛋》app化這項計畫正讓我見識到了文史資料轉化的過程。在幻異的世界觀中隱藏的是對城市地景的用心考據,從地點選擇和路線規劃等技術工作,到故事撰寫和謎題設計等需要想像力的創造工程,北地異為我們這些實習生揭示了地方文化與表現形式的無限可能性。在協助《西門町的四月笨蛋》資料蒐集的過程當中,我和同樣參與這項計畫的怡廷都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容易,猶如在時空的溪流中逆行,只為追本溯源,尋找城市的一角在往昔剎那間的嘈雜與風華。

北地異另一個令人深感興味盎然的計畫,是大型角色扮演實境遊戲《金魅殺人魔術》。我並沒有加入這項計畫的籌備,但幸運得到了口碑場的一個玩家名額,得以直接參與其中,體驗一種新型態的遊戲形式。《金魅殺人魔術》結合歷史背景與奇幻要素,給予每一位玩家不同的角色。。。詳見全文。。。

文∕學士班錢怡廷同學

工作室據點裡,除了面試我們的人以外,其他的人在桌子邊圍坐著,一人開了一台電腦,十分忙碌的樣子,這是第一次到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我所眼見的工作室樣貌。事後想起,當時應是在面試中,工作室的人員就已經將我們幾位實習生就著各自擅長的領域進行工作分派。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給我的感覺,就是在幾乎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從零開始,為創造一個深沉卻又絢爛奪目的神異世界而聚集一處的,各顯威能的普通人。

專長偏向文字處理與資料收集的我,進入旅行寫作計畫《尋妖誌》及《西門町的四月笨蛋》APP化兩個項目。初期的工作偏向資料收集與整理,例如在《尋妖誌》中的北部魔神仔篇章,便需要考證已經消失在地圖上的、有魔神仔傳說的古道究竟位於何處,而在收集的過程中其實感覺到不小的挫敗——要在相對知名且仍舊健在的遺跡中找出消失於荒野疊嶂的古早記憶,真的相當困難,只能從特定幾位學者的寥寥數筆推測位置。工作室的旅行寫作,是先藉由考據,建立當地妖怪傳說的脈絡,再延續這個脈絡,經過實地探查之後,設計一條別具特色的旅行軌途,讓「旅遊」的文化實踐可能向所有人敞開。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網站連結


▲桌遊測試 (圖版經模糊處理)


▲實境遊戲道具製作


▲工作室一隅

《西門町的四月笨蛋》APP化又是不同的工作內容。這段時間我與建森合作,蒐集APP的古蹟建築呈現所需的圖像與老照片,以及相關建築的官方(政府或管理單位)介紹,那便是另一種層級的挑戰了。。。詳見全文。。。

文∕學士班韓恩妮同學

隨著學期匆匆過半,我在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的實習也逐漸步上軌道。作為一位台文系學生,「如何將所學的知識與課堂上教授的文本,轉化為大眾能夠輕鬆吸收的作品」是我想要學習的一大課題,而這學期的實習後應能使我有所斬獲。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離師大校區很近,就在青田街上。成員們都很親切,開會討論時只要是有所助益的意見都會列入考慮,不會因為我們身為實習生就只能當一個旁觀者,因此有真正參與在項目當中的感受。

由於個人擅長的是繪圖相關技能,並對如何募得需要的金額填補成本、如何推廣作品有興趣,因此在面試時我選擇了《說妖》桌遊此一項目。截至目前為止的內容以募資宣傳活動的設計與製作為主,工作室將使用ARG(Alternate Reality Game,另類實境遊戲)作為廣告媒介。ARG是一種將真實世界當作平台的互動式遊戲,利用多媒體將劇情展現出來。如何引導玩家一步一步投入劇情、對商品產生興趣成了最關鍵的目標,而我們的主要工作內容便是每週與成員一同開會,構思遊戲關卡與進行製作。

在參與過程中,我理解到從作品的產製乃至作為銷售項目販賣,皆需要縝密的包裝。艱難的知識或深刻的理念,得用情節循循善誘方能增強渲染力。。。詳見全文。。。

生命之河的遊人手記──落蒂《風吹沙》的詩寫人生

文∕博士班趙文豪同學

落蒂,本名楊顯榮,1944年出生,是嘉義新港鄉人。曾參與「風燈詩社」,創辦《詩友》季刊,現為「創世紀」詩社社長。新作詩集《風吹沙》的發表,就像作者落蒂所說的:「用詩紀錄心靈波動變化的一條曲線,像一條河流,有時波濤洶湧;有時風平浪靜。」

《風吹沙》共分為四輯:第一部份的「山谷間的燈火」是生活記趣、其他的地誌詩用地方區分──「遠眺蒼茫」寫台灣,「變換的雲朵」記旅日、「古典的憂鬱」誌中國,以自傳性特色結合著情、思、趣,將裏頭的地景化為一套表意系統,闡述人生感悟並追尋記憶的歸屬。

在「山谷間的燈火」一輯,〈茶香飄進詩境〉透過雲南高山老茶樹的傳說開展:「茶煙裊裊升起/陽台上的蝴蝶蘭/也張開翅膀/探了進來」,作者召喚自然的生命,以「茶樹與茶樹的對話」寫出天然人本的智慧。在〈崖上〉再次帶出生命的孕育:「應該是季節到了/崖上那棵樹/長出新芽/並且領先群樹/釋放一些生命的訊息」,從崖上的孤絕感寫到臨接天際的寬闊感,以詩人的生命智慧作為底本,看見未來的開朗感。在〈謎和回悟〉兩首組詩產生有趣的對話關係:在「謎」中:「在靜定中/有種氛圍在醞釀著/我知道/那是一種瞬間的涉足」,透過物我的換位,對自我的生命產生詰問,「海在遙遠陌生的彼方/一直有一種謎在緩緩前進」;然而,在「回悟」裡,「酒香溢了出去/庭院的花枝伸了進去/喧鬧聲正熾熱」,每一條物景的輪廓似乎都隱含著生命的意義,「往後某個時刻/一定會逐漸清晰/且撥開所有的雲霧」,探見詩人從日常生活事物裡,感受到詩人對於生命的沉思默想,以及對於生命所懷抱著的展望。。。。詳見全文。。。

本文原發表於《文訊》第378期,2017年4月號,參見:《文訊》第378期

林巾力主任 4月中旬偕同本校吳正己副校長、游光昭國際長、文學院陳登武院長、教育學院陳學志院長、歷史系周東怡助理教授、國際處林禹致等人,前往日本拜訪明治大學、東京大學、立教大學、日本大學,並與立教大學異文化交流學部、日本大學文理學部簽署院級學生交換協議,為雙方交流奠定基礎。參見:《臺師大代表團訪東京 與4所重點日校洽談合作交流》。

林芳玫老師 5月2日將於本校圖書館主辦之「征服科普大三角:2017臺師大數學科普書香月」系列活動中擔任數學小說講座「《達文西亂碼》小說導讀」主講人。時間:12:00-14:00,地點:台師大圖書總館八樓會議室。參見:臺師大數學科普書香月

賀安娟老師 5月25-27日將於「第23屆北美台灣研究學會年會」(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2017 Annual Conference: RE: Taiwan as Practice, Method, and Theory)擔任「Spatial Humanities in Taiwan」panel主持人,並發表論文〈A'Sense of Place' in Geocultural Dutch Formosa Mapping〉。會議地點:史丹佛大學。參見:NATSA

博士班蔡豐全同學 擔任苗栗縣第二十屆夢花文學獎評審委員暨總召集人。

博士班趙文豪同學 書評〈生命之河的遊人手記──落蒂《風吹沙》的詩寫人生〉刊登於《文訊》第378期 (2017年4月)。參見:《文訊》。

博士班鄧孟倫同學 論文〈《百喻經》認知隱喻現象探討〉刊登於《育達科大學報》第44期 (2017年4月)。參見:《育達科大學報》。

博士班吳明宗同學 5月25-27日將於「第23屆北美台灣研究學會年會」(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2017 Annual Conference: RE: Taiwan as Practice, Method, and Theory)發表論文〈去殖民與想像的共同體:論林衡道《前夜》〉。會議地點:史丹佛大學。參見:NATSA

碩士班蔡知臻同學 論文〈論白先勇〈一把青〉小說與電視劇的懷舊書寫與文本轉譯〉刊登於《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第18期 (2017年3月)。參見:《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

碩士班蔡知臻同學 論文〈重探臺灣日治時期小說家翁鬧:聚焦於底層書寫與現代主義〉刊登於《國文天地》第383期 (2017年4月)。參見:《國文天地雜誌》。

  • 第17期徵稿期限:2017年9月30日
  • 第17期發行時間:2018年4月
  • 第17期執行編輯:許慧如老師
  • 第17期專題:解嚴三十年後的台灣本土語言

  • 《台灣學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出版之學術期刊,訂於每年4月、10月出刊。
  • 舉凡有關台灣文化、語言、文學、歷史、傳播、政治、社會變遷等台灣研究領域之學術性論文,均歡迎賜稿。
  • 徵稿類型:一般論文、專題論文、書評。
  • 論文繳交須含紙本二份及電子檔一份。繳交內容包含(一)論文全文、(二)投稿者資料表。
  • 詳細徵稿訊息請務必參見本系網站「台灣學誌」專區:台師大台文系《台灣學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版權所有© 2014 NTNUTCLL. All Rights Reserved.
10610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 TEL: 02-77345516 FAX: 02-3365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