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系首頁  各期電子報
第93期  -2017年2月-

~第11屆台師大暨國北教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徵稿公告~

徵稿對象:台師大台灣語文學系及國北教大台灣文化研究所全體研究生

徵稿主題:凡與台灣文化、語言、歷史、文學研究相關之論文皆可來稿

徵稿日期:即日起至2017年3月10日止

錄取通知:2017年4月7日

會議日期:2017年5月13日至5月14日

收稿信箱:ntue.taiwaneseculture@gmail.com
(信件標題請註明:第十一屆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投稿稿件及學校單位與姓名)

論文體例與投稿方式請務必參見: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sespece/

本學期實習心得分享

為鼓勵本系同學提早進行職涯規劃、認識職場環境並培養實務專業技能,本系已展開學生實習規劃,並與相關產業機構陸續簽訂實習合作備忘錄。105學年度第1學期本系便有3位同學通過甄選,前往量子創意影音公司及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實習。這兩期電子報特別邀請實習同學為我們分享這一學期的實習經驗與心得,首先是前往量子創意影音的劉子琦與楊舒涵。量子影創以影音廣告的專案產製為主要業務,對喜愛影像後製或音樂製作的同學來說,相當具有吸引力;而這方面的實務技能對人文學科而言,確有實質應用上的幫助。我們就來看看兩位同學的實習情形吧!

文∕學士班劉子琦同學

去年十月下旬,透過系上的實習機會申請,我有幸來到量子創意影音公司擔任實習生。猶記面試時,公司中的兩位總監曾告訴我:「興趣和工作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當時的我,還不能完全切身感受到這句話中的涵義,而如今,卻有了深切的認同。

在實習過程中,我跟著影像總監——徐榮聲老師學習,老師是一名專業的AE特效技師,許多台灣廣告的後製特效都是由他負責製作。老師基本上是使用Adobe After Effects這個軟體(輔以Photoshop、Illustrator等等)來做影像動態追蹤、數位修圖、特效合成等後期工作,在實習中也教了我不少應用於廣告中的技巧和特效,讓本來完全是門外漢的我有了實際操作的經驗。除此之外,老師還整理了關於電視廣告的專有名詞及理論清單,讓我回去查找答案和資料,經過此過程,令我更加清楚電視傳播原理、廣告影片格式、影像相關製播軟體等基礎必備知識。

老師的工作其實十分繁忙且面臨著各種壓力,不僅要耗費大量時間、心力進行後製,還要和客戶溝通協商,常常會接到客戶提出修改、增加或減少特效等要求,使老師經常得熬夜作業,才趕得上交件時間。通常一個專案從開始後製直到最後完成,需時約一至兩個星期,我想如果沒有對這份工作抱持熱情的話,是難以持續下去的。

興趣,是在沒有壓力下所進行的享受;而工作,卻要受到來自時間、效率、報酬等種種框架制約,使得豪情壯志在極短時間內就被消磨殆盡,兩者的確完全不同,但就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更要學習如何在工作中不斷創造熱情,享受如同投入興趣般的快樂,並將之化為動力,不斷推動自己向前邁進。兩位總監也總是鼓勵我應趁著年輕,多方嘗試各種新事物,經過長時間的摸索,才會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那個「唯一」是什麼,而那個「唯一」的理由,就是讓你在最辛苦時,也不會放棄的「初衷」。

文∕學士班楊舒涵同學

由於自己本身對於圖片、影像以及聲音等傳播領域相關的工作有興趣,未來也考慮往這方面發展,因此當我獲得台文系和影音公司合作實習的消息時,毫不猶豫地就寄出履歷了,當時抱持的想法很單純,只期望能在這裡看到業界真實的模樣,確認傳播領域的實務操作是否跟我所想像的一樣,或我是否真的對這個領域的事物充滿熱忱,即使遇到困難也甘願繼續做下去?經過了三個月左右的實習,經歷的和我原本想的不大相同,但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穫。

量子影創位在離師大很近的羅斯福路上,是一間和廣告公司合租辦公室的小型工作室。工作室分成三間,負責影像的總監一間,負責聲音的總監一間,另外一間可做為簡單的錄音室,賓客來訪時也可以在那休息。平時我都是待在負責聲音的那間,桌面上就是混音器,上方配有兩台電腦跟一台螢幕,都是連動的,便於展示給客戶參看。看起來小小的一間房間,其實幕簾後面藏著書櫃和擺放錄音設備及器材的小倉庫,整體來說很舒適,連冷天待在工作室裡面都很溫暖。

量子的業務範圍在分類上是屬於後期製作,包括特效、混音、配樂、音效等等,偶爾也會接一些前期的收音,而我平時是負責聲音方面的工作,雖然當初對影像和聲音都有興趣,但是相較於聲音,影像方面的製作對我來說是比較能自己摸索的,於是我選擇接觸我比較不熟悉卻同樣有興趣的一塊。除了最基本的幫忙跑跑腿、整理資料外,他們還會告訴我業界運作的模式、每一個工作環節的作用以及Pro Tools(上音效、混音)和 Logic Pro(編曲、作曲)的操作,每天的工作大致上就是整理音效,並且觀摩平時導演、配音員及製片來公司的實際運作情形。


▲林巾力主任前往量子影音進行實習訪視


▲錄音及電腦剪輯設備


▲廣告發想製作


▲錄音及混音工作台


▲音效整理過程

幾個月下來,我覺得這次實習收穫最大的不是軟體、器材的操作,反而是平時看著工作室裡的人來來往往,有時和他們聊天幾句,從對話中感受到不同於我們所熟知的環境、業界真實的樣貌。有時候配音員和製片來,我就會坐在總監旁邊,看他如何與客戶及製片應對互動,將彼此的意見協調、整合,馬上設計出專業的聲音作品,每個動作都是需要經過時間的累積才能反應得快速和精確,光是觀摩就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有時候公司助理或剪接師來,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都可以從他們聊天中聽到他們的生活大小事和人生哲理,於是我就能想像走在這條路上會遇到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日子,甚至思考很多過去沒想過的問題。這裡的每個人都很親切而溫暖,雖然有時抱怨這類行業中會遇到的各種稀奇古怪的人,但我看到的是他們認真生活、享受生活的態度,總覺得好像跟我嚮往中的樣子如出一轍,就算他們一直半開玩笑地叫我不要走這一行因為很辛苦,但我想也只是更加深我對影音工作的愛了。

林淑慧老師 論文〈遠遊的共鳴:《兩個芙烈達‧卡羅》、《驅魔》的自我定位〉刊登於《文山評論:文學與文化》第10卷第1期 (2016年12月) 頁69-98。參見:The Wenshan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林淑慧老師〈尋覓青鳥之旅〉刊登於《國文天地》第381期 (2017年2月)。參見:國文天地雜誌

碩士班鄭維超同學 論文〈黃庭輔《指月記》(2002)中的異質空間〉收錄於《禮賢藝刊》創刊號 (2016年12月,台南:成功大學藝術所研究所)。

  • 第16期徵稿期限:2017年4月30日
  • 第16期發行時間:2017年10月
  • 第16期執行編輯:賀安娟老師
  • 第16期專題:翻譯台灣:自1947至1987到2017之轉型與調適

  • 《台灣學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出版之學術期刊,訂於每年4月、10月出刊。
  • 舉凡有關台灣文化、語言、文學、歷史、傳播、政治、社會變遷等台灣研究領域之學術性論文,均歡迎賜稿。
  • 徵稿類型:一般論文、專題論文、書評。
  • 論文繳交須含紙本二份及電子檔一份。 繳交內容包含(一)論文全文、(二)投稿者資料表。
  • 詳細徵稿訊息請務必參見本系網站「台灣學誌」專區:台師大台文系《台灣學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版權所有© 2014 NTNUTCLL. All Rights Reserved.
10610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 TEL: 02-77345516 FAX: 02-33652549